义演历史

手机版

义演历史

首页> 战争典故>正文

探寻'熙熙攘攘'典故渊源:解读人群喧闹拥挤的古今场景

zhao(作)   战争典故  2024-12-31 01:11:43

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意境的成语、俗语以及古文中的描述。"熙熙攘攘"这个词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,它用来形容人群众多且喧嚣热闹的场景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词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,追溯其根源,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述。

一、“熙熙攘攘”的词义与起源

"熙熙攘攘"这个词组最早见于《易经·乾卦》中的“天地交,万物通也;上下交,其志同也。君子以类族辨物,殊途同归。嘉会足以合礼,取友必以辅仁。"这里的"熙熙攘攘"并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组合形式,但它描绘了一种和谐共处、交流频繁的社会景象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汉代,班固在《东都赋》中写道:“街谈巷议,弹冠相庆,士女沾襟,含笑来觐。”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"熙熙攘攘"这个词组,但所描绘的情景同样也是人们聚集在一起,欢声笑语的热闹场面。

二、古代诗词中的“熙熙攘攘”

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有许多诗句生动地展现了"熙熙攘攘"的人群景象。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作《登观音台望城》中写道:“百千家似围棋局,十二街如种菜畦。遥认微微入朝火,一条星宿五门西。”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,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,街道上人来人往,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般错综复杂,而十二条大街则像规整的菜田一样排列有序。这种对城市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,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态的高度敏感和对语言表达的精湛技艺。

三、史书文献中的记录

除了诗歌之外,史书中也对"熙熙攘攘"的场景有所记载。比如《资治通鉴》中就有一段关于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的描述:“时天下无事,百姓富庶,衣食丰足,四方珍奇之物,皆集京师。每正月望夜,万国来朝者及诸州县贡使至期会,灯火辉煌,车马骈罗,歌吹沸天,士女纷杂,填塞路隅。”这段文字详细记录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,各国使者云集京城,节日之夜灯火璀璨,车水马龙,歌舞升平,男女老少络绎不绝,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画面。

四、当代社会的延续

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,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"熙熙攘攘"这个词语所传达的意义仍然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。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、商业中心或者大型活动场所,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人流涌动、摩肩接踵的热闹氛围。例如,春节期间的庙会、国庆节的长安街游行等都是现代版的"熙熙攘攘"场景,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,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。

结语

综上所述,"熙熙攘攘"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,历经沧桑,穿越时空,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它不仅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的真实写照,更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浪花,折射出中国人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和追求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"熙熙攘攘"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我们的语言宝库,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202010186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