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天祥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、浮休道人,南宋末年政治家、文学家,爱国诗人,抗元名将、民族英雄,江西吉州庐陵县(今江西省南昌市红谷区)人,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第一。他在宋末的动荡局势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成为后世传颂的忠义典范。
文天祥出生于书香门第,自幼聪颖好学,博览群书。他于宋理宗时期参加了两次乡试,皆获第一名,显示出卓越的才华。在宝祐四年(1256年),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庚辰科进士第一,即俗称的“解元”,从而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。
文天祥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,以其正直廉洁的作风和对百姓的关心而闻名。当蒙古军队大举南侵时,他积极组织抵抗力量,保卫家园。在德祐二年(1276年),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,奉命赴元军营议和。然而,由于拒绝投降,他被扣留,后在燕京逃脱返回南方。
回到南宋后,文天祥被拥立为帝,继续领导抗元斗争。他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,多次击败元军,一时之间振奋了民心士气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形势对南宋越来越不利,最终,在景炎三年(1278年)十二月,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的五坡岭被俘。
在被押往元朝都城的过程中,文天祥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精神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他坚决不肯降服,写下了著名的《过零丁洋》一诗,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,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。
文天祥在被关押了近三年之后,于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十二月初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,年仅四十七岁。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在后世广为流传,被誉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忠烈之士。明清两代,对他的祭祀不断升级,最终被尊为“忠烈公”。
文天祥的一生,是中国历史上忠义气节的杰出代表。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,不畏强暴,宁死不屈,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。他的事迹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,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今天,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中汲取力量,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。